- · 大连化物所等利用超快时间分辨光谱揭示MXene氧化结构下的传热机制[12/11]
- · 合肥研究院等在单层1T'-WTe2体系中删极电压调控超导电性机理研究中获进展[12/11]
- · 上海天文台等发布最新HI 21cm吸收观测结果[12/11]
- · 生物物理所基于纳米酶仿生设计人工过氧化物酶体[12/11]
- · 苏州医工所在肿瘤诊断靶点鉴定研究中取得进展[12/11]
- · 西北研究院冻土中未冻水成因研究获进展[12/11]
- · 营养与健康所等在鞘脂生物标记物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研究中获进展[12/11]
- · 心理所发现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患者大脑结构异常[12/11]
甘肃省霜冻日期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
作者:马尚谦 张勃 刘莉莉 史晓婷 杨文义 杨梅 焦文慧 魏怀东 崔艳强 黄浩 罗鸿东
关键词: 农业气象学; 甘肃省; 霜冻日期; 时空变化;
摘要:在全球变暖背景下,全面掌握甘肃省霜冻日期的变化规律,有利于提高霜冻灾害的预警能力,保护区域环境,促进气候资源合理开发。使用0 cm地面最低温度资料,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得到霜冻日期的气候倾向率,利用Mann-Kendall法和滑动t检验法探测霜冻日期的突变时间,构建霜冻站次比表征霜冻的影响范围,利用标准差方法计算霜冻日期的稳定性,采用Hurst指数法预测霜冻日期的未来趋势,结合相关系数法分析霜冻日期的影响因素。研究表明:(1)初霜冻日期、终霜冻日期、无霜冻日数发生突变的年份分别为2002,1996和1999年。(2)霜冻日期年际变化幅度为无霜冻日数>初霜冻日期>终霜冻日期;河西变化幅度整体高于河东,对全省霜冻日期变化的贡献较大。(3)全省霜冻日期稳定性顺序为初霜冻日期>终霜冻日期>无霜冻日数,河西霜冻日期稳定性好于河东。(4)初霜冻日期、终霜冻日期、无霜冻日数分别遵循"北早南迟,西早东迟"、"北迟南早,西迟东早"、"北短南长,西短东长"的空间分布规律。(5)在未来,初霜冻日期推迟,终霜冻日期提前,无霜冻日数延长,但变化幅度略有差异,无霜冻日数>终霜冻日期>初霜冻日期;河西终霜冻日期提前达到全省平均水平,无霜冻日数或超过河东。可知,霜冻日期的迟早、长短、稳定性,是由初、终霜冻日期、海拔以及经、纬度综合作用的结果,主导因素显著性差异较大。无霜冻日数的延长,是由初、终霜冻日期稳定性变差所致。
上一篇:不同降水卫星数据反演降水量精度评价——以雅鲁藏布江流域为例
下一篇:初始场与云微物理参数方案在飑线数值模拟中的对比研究